学习无止境——听好课对抗赛终极赛有感
撰稿人:杭州东南中学 王利民
科学组好课对抗赛在周一拉开帷幕,这次的科学组赛课5位老师都准备的相当的充分,都各有特点,要我说真的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好坏之分,有的是一点点的自己的喜好和偏见。 印象最深刻的是薛丹玲老师的课。首先这节课多种媒体的应用十分的娴熟。在学生活动探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时,薛老师在教室里带着手机行走于各个小组,利用手机同步上传学生活动时的视频和照片于大屏幕上进行分析和讲解,在5位老师中只有薛老师做了这样的设计和使用。其实这个同步上传的方式并不是我第一次看到了,但是在育才看到有老师使用还是第一次。课堂的中间环节薛老师又利用同学辅助拍摄,教师演示的方式进行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将实验观察的效果最大化。充分利用了本次未来课堂的设施,契合本次赛课的主题,教学效果比较的好。其次薛老师为了评课老师看得更清楚,将演示实验放在了教室的后面进行,所以老师们都看得十分的清楚,可见薛老师很多看似不经意的设计其实都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再则,整堂课的教学节奏很好,上课没有咄咄逼人的紧张感,老师自身的素质比较的高,上课也比较的放松,教学内容上,薛老师也摒弃了简单的内容,做了大刀破斧的改变,把重点放在了声音传播的方式,声音传播的速度上,在课堂的尾声还进行了分层教学,三个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在最难的问题上自己又再次帮助学生理解进行的清晰的讲解。一定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最后测试反馈环节,选择题的正确率并不是很高。说明这个内容容量有点大,第一节课时就放入本来第二课时上的内容不一定合适。 听完这5堂课及课后几位专家的点评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设计很好但是如不充分利用那么看似很热闹准备很充分其实只是图自己的心理安慰。其实在听课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所有老师都准备了大量学生实验用的器材,有的老师还对实验器材做了精心的改进。但有很多实验部分老师没有充分利用好,有点赶时间,也有点走形式,有时候是因为实验目的不明确,有时候做过了但到底想说明什么不知道。总觉得实验很多但是这些实验有点小题大做了。比如土电话这个实验,老师提前告诉学生线要绷紧,这样反而少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有利用土电话时为什么周围的人利用空气传声音听不见,而利用固体传声音就能听见呢。还有专家说的堵住耳朵有必要吗?当人发出的声音或者物体声音很小只有固体传声才能听见,有必要捂住耳朵吗?专家的点评是否也是欠缺深度思考呢?其实自己在上课过程中也常犯利用不充分的毛病。平时的教学中由于学校仪器的匮乏,或者说准备起来难度特别的大,往往能准备好就不错了,很难考虑周全,加上外出学习的机会少,很少动脑思考,想深想细,巧妙的应用好实验。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的注意。 二、电子板书真的能取代粉笔板书吗?其实这堂课我发现大部分的老师都利用的电子板书,但是我在下面记录老师的板书时,发现很多时候老师出示电子版书点出来时,我记录板书的时间根本不够。这样下去学生一堂课听听很懂,实验也没问题,但是落实到理论书写的时候会不会出现问题呢。我想如何将这四面的投影幕和板书充分的结合是个问题。 三、好课的标志是:深刻、生动、学为中心。所以一节课好不好,不是以上完了,讲透了为标志的。其实第一节刘老师上的课开场相当的有趣生动,很多实验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改进,整堂课下来很流畅,几乎没什么停顿,但给我的感觉还是缺少了些什么,最后刘老师以学生自己自由发挥提问的方法结束内容的讲解反而让评委们眼睛一亮,后来想想也许就是缺少了课堂中必要的停顿和反思,有些内容没有深度挖掘罢了。平时自己往往比较关注自己有没有讲到位,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而忽略了学生知识的理解和生成,或者授课形式比较的单一缺乏变化,学生掌握的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专家的点评也各有特点,但我发现,好的专家视角会比较的独特,思维会比价的新,逻辑特别的严密,同时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听课人对同一问题不同的思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想成为一名好专家还是好老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超越自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学无止境! 2016年1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