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是否需要显性化
——科学好课对抗听后感
育才中学初二科学 鲁海英
周一我们科学组老师参与了集团第三届好课对抗赛,我有幸学习了五位老师的好课。在相同的课题下,他们充分利用个性特点展现了各自的教学优势,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一堂好课”。 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堂课中,几位老师不约而同的在课程中关注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只是处理方式不一样,有的老师将科学方法在这堂课中显性化了。关注科学方法是教学的一种提升,教师从知识层面的教授转变为学习方法的传授,从教师自身的要求和能力来说,当然是一种更高的要求。古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无论从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能够不仅仅学习知识,更渴望在课堂中掌握学习方法。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难道那几位没有将教学方法显性化的老师就没有在课堂上传授科学方法?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科学课堂是否一定要将科学方法在课堂上显性化就值得我们探讨。当然我们不否认几位在赛课时将科学方法显性化的老师的做法,只是我觉得在任何一节科学课中,任何一种科学方法的使用应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或为完成科学探究而进行的,不应该是为了讲方法而用方法,更不能为了看似科学课堂的层次提升而只做些浅表的科学方法归纳与讲授。相信学生也不希望去死记硬背某种课堂上“学习”的所谓的“科学方法”。科学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探究新知的课堂,那么各种各样的科学方法应该在无形中渗透在他们好奇心强烈的探究过程中,让他们去比较、去推理、去归纳总结…… 2015.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