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效果
———好课对抗听后感
杭州市锦绣中学 李强盛
12月28日,集团好课对抗赛科学组第三轮决赛在育才未来课堂如期展开。参赛的五位老师都表现出色,可谓精彩纷呈,各有所长。五节课全神贯注的听下来受益匪浅,刘春平老师轻松自如的教学语言很有喜感,刘亚江老师严谨的实验操作足见他对学科的敬畏,薛丹羚老师熟练轻巧的现代技术震撼全场,郑琛老师不紧不慢的从容淡定可见他道行高深,程瑜老师的验证实验层层推进。五位老师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对实验过程运用到的对比法、转换法、归纳法、推理法都讲述到位,学生理解透彻。课后专家们精益求精的点评,更深层次的引导我们认识教材,把握教法,这些都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分量,把一节课上好,上出彩,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总结时,校长接连不断的发问,更加激发我们对学科教学的研究热情,牢固树立对课堂的敬畏品质,对学生思想火花的呵护。一天下来,仍然精神饱满,课堂的魅力在这一天从五位优秀的同事身上绽放精彩。我想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课堂教学中突显学生主体性的一点感想。 新课标对七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安排了2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原因以及声音传播的介质,第二课时完成声波和声音传播的快慢,重点是对波的初步认识和声音传播快慢及影响因素。在第一课时中,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科学探究方法,比如,通过声带的振动与不振动的对比认识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振动,即对比法;又如,用乒乓球附着在鼓面上,通过敲击鼓面弹开乒乓球说明鼓面在振动,即通过用可见的现象来反应不可见或不易见的现象,这就是转换法;另外,结合多组实验出现同样现象从而归纳出产生声音的条件;在验证真空不能传声时,采用不断抽气的办法使装置中的空气越来越稀薄,闹铃声也越来越小从而推理真空不能传声。这些方法都需要通过实验来帮助理解和掌握,一节课的时间基本也就结束了,安排一个课时是需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充分的经历实验过程加深印象,启发思维。两位刘老师、郑老师和程老师都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教学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其中,动手实验,教师再归纳总结。薛老师在这一点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先学后教上,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回声现象及原理以微视频给学生前置学习,课堂上利用实况转播以及视频技术及时展示改进实验现象,并请学生描述现象,解释原理。这些教法都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科兴趣和科学精神。在实验的处理上,五位老师都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薛老师将两个课时并为一个课时,课堂容量大,随堂练习上进行了分层,有A、B、C三组题目,学生自主选题,既灵活又有挑战,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 本节内容无论是怎样的课时安排都能较快的完成课标任务,可喜的是五位老师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从实际来看,薛老师更好的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微视频、苹果TV、慢镜头动画,这些都增加了课堂的活力,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实验,高效掌握课堂内容。在分层练习上,更显灵活性,很好的将本节内容贯穿其中,如回声、速度、路程及时间关系等物理常规计算通过C组题拔高了课堂深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彩虹波的展示很形象的展示了波的传播,特别是慢镜头的回放,全体学生看的很入神。相对而言,薛老师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容量明显大很多,也同时引领了课堂教育技术改进的方向。
无论教育如何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动摇,面临初三已经进入复习阶段,如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复习效果需要我们潜心研究,真正做到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因为我们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更加幸福! 2015年12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