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2017好课邀请赛
   赛事预报
   ·赛事预报
   赛事快讯
   课堂资料
   ·电子教案
   ·赛课实录
   教后研讨
   ·教后反思
   ·教研员评论
   ·听评课教师评论
   教师风采
   ·人物介绍
   ·人物采访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淳安实验小学教师团来 [12-03] 
 ·衢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童 [12-03] 
 ·一二年级举行期中考试 [12-03] 
 ·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中心 [12-03] 
 ·《从一个课题报告的修 [11-22] 

 杭州育才中学
 地址: 杭州市拱墅区大运河商务区冠军路8号
 电话: 0571-88298028
 Mail: yczxhz(AT)hzyczx.com

 

 

  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好课邀请赛 >> 教后研讨 >> 教后反思

《未选择的路》教后感

时间:2016-04-23 16:48:30    浏览次数:     

《未选择的路》教后感
——杭州市锦绣中学吴小锋

  一、教材分析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的思考。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并没有指出选择的具体内容,而是着眼于选择本身。因此,学生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基于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课堂上鼓励学生强调自己的真实感受,也许会风贴近作者生活的本真状态。
  二、学情分析
  现在正值“校园诗歌节”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首诗歌的学习无疑给学生的心潮短暂地进行了定格。七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读诗的,尤其是现代诗,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口味”。但是,他们对诗歌的理解通常还处于感性阶段。既没有掌握诗歌朗读、欣赏的一般技巧和方法,更不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尤其是鉴赏意象丰富的哲理诗的能力。当然,也谈不上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把握诗歌的内涵了。为了把诗歌读“厚”,课堂中穿插了作者的一些介绍,在了解作者当时的境遇之后,在读诗中感悟,在感悟中拉近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而《未选择的路》就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因为人生的道路,结果无法预知,而学生的心智发育和生活经验对此没有切身体会,青春期的孩子,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并没有完全自主自立,因此,对诗歌内涵的探讨亦是对孩子的教育。
  三、课堂体会
  (一)教学预设
  诗歌是读给自己听的,诗歌教学更是强调“言、象、情、理、艺”,作为尝试性的一节探讨课,我有几个构思。
  1、“大题小作”
  《未选择的路》作为一首哲理抒情诗,蕴含深邃的哲理。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幸福的光环下,也许选择对他们而言,与命运的休戚相关并不那么明显。其实,我们平时的生活,每一天都在选择,,正因为一次次正确的选择,才铺就了精彩的人生道路。所以,课堂上,我你离寻找生活的细节,让孩子在选择的同时,学会思辨,以此来降低主题理解的高度。
  2、“薄书读厚”
  这首诗歌只有20行,4小节。同学容易理解诗歌的主题,但对于当时作者的写作心态和人生境遇理解受限制。所以,课堂上,我努力改变作者的介绍方式,把作者的生平介绍穿插在课堂之中,力求在了解作者的实际生活中获得更深切的体验。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对学生理解文本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
  3、“合而不同”
  课堂上,同学们对主题的认识是统一的。为了强化本课的主题,我还特意安排了对比阅读,结合《散步》中对路的选择,理解本首诗歌的意蕴。但因为诗歌的内涵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所以学生个体的感受还是多样的。比如:“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中作者的“叹息”为何?可以是对未选择路的一种后悔,也可以是对人生经历的感慨。课堂上努力构建这样的矛盾体,加强哲理诗教学中的思辨性。
  4、“合时而作”
  现在正值校园“诗歌节”,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校园生活。请学生写写自己的心路历程,激发内心对诗歌的激情。青春期的孩子,对人生道路的认识并不完整,当理解诗歌的主题之后,让孩子动手写写,不仅是一次写作训练,更是与内心的自己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
  (二)教学反思
  1、诗歌教学的特色不明显
  诗歌教学中重要的想象在课中体现的不够,可以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主题,或者对“未选择的路”双重含义的理解可以各抒己见。诗歌中语言的赏析太粗糙,比如“幽寂”“可惜”,完全可以抓住这一的语言点理解作者的境遇。教学过程的推进性不够明显,主要体现在内容上不不推进和方式要有变化,没有综合考虑到文本、文本内容和我的学生。
  2、环节设计上还有待于完善
  在课的最后环节,让学生动手写诗,但是主题设计的大了一些,初一的孩子也许对“人生”“青春”的认知还没有完备,有可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诗歌教学,教师也没有范读,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体现。写的教案也过于简单,平平无亮点。
  相信经过这次参赛,自己的教学也经历过磨练,不管成功与否,对自己教学业务的提高,都是不二的法门,感谢“好课对抗赛”。




友情链接
地址: 杭州市拱墅区大运河商务区冠军路8号 电话:0571-88298028 email:yczxhz(AT)hzyczx.com 浙ICP备12015648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141号
您是第 访问者 技术支持:燎扬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