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好课对抗赛——科学点评记录
科学执教老师:刘春平 刘亚江 薛丹羚 郑琛 程瑜
王耀村(浙江省教研室科学教研员): 总体感觉:育才锦绣教育集团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不断的进步和提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今天老师们的课做几点点评: 1、能用技术来改变我们的课堂:首先未来课堂中,老师们能以不同屏幕来展示不同的内容。现场展示环节,薛丹羚老师现场展示学生的实验过程非常突出。使用现代科技,对于课堂巩固练习,随堂练习巩固,做到实时统计,当然,技术的支撑也是非常重要。 现代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是巨大的,就如手机最早从买不起到大家都能买了手机,到普及,更到现在只能手机的普及和手机上各种不同应用,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希望科技能更多的像今天这样更多地改变我们的课堂。 2015.9省教研室深化科学课程改革的主题,如何用技术来改变我们的课堂,我深受今天的启发。 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要更多的要用于我们的教学方式,如果只用作讲讲练练的方式和只做选择题,是否不够?应该改变我们老师课堂的教学方法。今天的课堂薛老师用了微课翻转,一节课的时间上完了两个课时,更加高效的完成了教学。更多得思考我们应该更多思考课堂的实时反馈系统,哪些可以用做课前做,哪些用课后,哪些内容可以多强化随时的评价。 同时还要更多思考:选择题的做题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用主观题和语言的表述来完成推理,论证能力的体现。 2、老师们都很重视实验探究,学生知识的得出都是通过实验探究来得出。老师们都强调得到什么结论,寻找了什么结论。如果不需要强调该过程,这样声音的一节课,不需要花费45分钟时间。让学生知道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是我们老师上课的很大优点。而有些课堂在改革时,删去了教材的实验,是偏离我们现在课改的大方向的。 在科学课堂中,实验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且老师还有很多实验的创新,刘春平老师把真空罩的实验借助了生活中的简单器具将其变化成每个学生能动手的实验,实验改革的方向不仅仅是多做实验,而是学生多做实验。让每组学生都能做实验,都非常好。刘亚江老师,让学生完成尽可能多物件发声的活动,学生进行充分实验,从而提出了新的问题,再提出如何看见振动的实验探究,步步深入实验,继续探究,再将探究衍生之我们的自然界,用视频的形式让学生看各种动物的发声方式,层次非常清晰。薛丹羚老师的实时展示,及最后一节程瑜的课展示也是如此。突出了实验和学生的展示。 3、老师们都非常注意科学方法的展示。方法学会了,一定能够很好的有更强的科学能力,如推理、实验、对比、等方法的引入,都抓住了这个方法的强调,并且能以板书的形式展示出各种方法。 4、当堂巩固,学生巩固练习的正确率非常高,都在三分之二以上,让学生参与实验,参与实验过程,设计等都让学生经常动手。相信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 5、老师们都对教材有了一定的处理,教材的编排是按照固体、液体、气体,我们好几个老师都是先讲了空气,再讲到固体和液体,说明老师们对教材已经比较熟练。已经能够脱离这一点,并且对教材的处理也比较好。薛老师也将两个课时合并为一个课时,相信这些方面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情和学情大胆尝试。 6、对板书的设计都是很好的设计。刘老师的板书设计了一张笑脸为引入,这点很重要,体现了老师的一种思想,不能初中生了,孩子的笑脸没有了,到高中就更没有了。第二位的刘老师用了阶梯状的版面设计了板书。程老师用了机器人的模型来设计了板书,比较好。也都利于学生的学习。
以上都体现了锦绣育才教育集团的老师走向成熟,应该是在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好的提高。 自己的几点想法: 1、科学方法教育:有显性和隐性的教学方法。还有一定的内容。我们对科学方法教学该如何理解? 有不同的层次,本节课所提出的方法属于方法的中间层,如如何制作装片等也是一种方法,把物质隔离出来也是一种方法。这些方法是科学方法中较为低级的方法。 经验方法:观察,实验调查,模拟; 理性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类比假说,模型,理想化; 非理性方法,形象思维,直觉灵感; 其他方法:数学方法,系统,黑箱。 2、对比是属于我这里的比较,不赞同老师讲的课堂中几点 转化法,有两类: 转换测量法和转换观察法。 (1)讲温度转换成液面的高低。(2)转换观察就是这节课的比较 当他没有振动就是没有声音,振动的时候是有声音,这不是对比,是个求异归纳法。不是前后对比法。生物学中的对某些生物个体放入某因素和排除某因素的情况,这些情况才是偏向比较。 比较更多偏向于如两种根系的不同,不同的细胞有什么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设计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细胞动植物的对比就是既求同也求异。 放大法:将实验产生的方法,如把乒乓就摊开,都是振动信号转化成振动信号,应该没有涉及转换,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理想化方法:钟罩,斜面小车。发挥思想实验的功能,有涉及推理的方法,但是跟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观察声音变化的过程,气体抽出,声音不断减弱,那我们可以推断,当气体抽完的话,声音就完全听不到了。应该属于理想假设。 3、实验的结论和推论: 真空不能传声能得出什么结论,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是推论,结论是现象的深入,只能得出在空气稀薄的情况,声音变得很轻。 雷德曼提出了7点科学能力,其中有一点就有区分实验的结论和推论(什么是科学的本质)。 美国11年的课表更加注重科学本质,原来讲的是体现科学本质,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本质。老师必须要深刻认识,学生才能初步认识。科学话语的论述不能只是关注题目会不会做,而不管是否认识了科学的本质。做了实验以后,实验的结论和实验的推论都混淆起来了。明白结论是什么,从该实验现象还能得到什么东西。这样子学生的学习状态会不一样。 4、课堂中实验和探究都是很好的,对于探究怎么去做,也应该有所转变。 (1)我们从最简单的一个方面先开始改进,改进教学方法,以前的教学停留在,实验--观察--解释,这个阶段比不做实验或者用其他的方式好,但是没有开展深层次的实验活动开展。现在要转变成 预测--实验--解释。如让学生先进行对空气罩的预测,可能会有的现象。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和思考进入实验活动。学生猜想,实验观察,解释现象为什么会发生? (2)注意细节活动,泡沫会被吹气,老师要处理到底是什么在振动(空气还是泡沫),尽量减少影响因素。 (3)液体的发声的设计还是不够好,到底是杯子还是被子里面的水在产生声音呢? (4)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5)回归教材的实验,要让一个学生轻轻敲另外学生听, 体现了小组合作的项目,要对教材实验的设计意图是什么,想清楚内部的理念。让学生贴着,也是拉开一条缝,都体现了合作思想。老师们要思考清楚自己的实验理念是否真的优于书本实验,再进行改进处理。 5、研究方法:气体--液体--固体 研究方法,强调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如钟罩要忽略抽出气体后固体的传声方法。土电话通过空气中的传播和固体的传播,要回归这个思想,并让学生加以落实。 6、细节缺陷:让锣发出声音,后来手抓着声音就不明显了。上课前应设计好锣的放置方法。 有些实验放在讲台前,只有前面学生看见。 老师的仪器摆放在第一排,为什么波动要让后面的同学来做拨动这一个简单的活动 有些实验的引导,如何传过去的,强调疏密相间的波。 7、薛丹羚老师估算的题目非常好,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正如科学家费米用几张纸片就能估测出原子弹的爆发威力。要真正告诉学生忽略次要因素,如果车子的速度相差很多,可以估算成车子不动。更好提高学生对这些因素的估计和测量。 《半定量物理学》一书,可以对物理很多项目不需要完全准确测量。 吴志东老师(杭州市科学教研员) 未来课堂应该是到什么程度。人的培养在科学课堂上要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自由的思想,人格平等。我们应该渗透到我们的课堂中。小学中类似的实验已经做过,要区别于小学的内容,高于小学,几个方面的考虑 (1)有更严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有科学方法,观察的方法。 (2)小学的思维较低,初中要更加深刻,思维深度加深。 (3)小学对科学方法的理解要求要更高。 (4)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什么作用?为后续的提供基础,知识,技术和方法,更能用知识来解释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学以致用。衡量有没有效果的一个很核心的指标。大部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是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从以上几点来评价几节课,如何进一步提出改进。 (1)小学学过,设计时有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的学习和认知水平,还是你什么都不知道,作为教学的起点,还是已经作为已经遗忘的知识,重新设计实验和设计课。薛老师的处理比较好,考虑了现有知识水平。 (2)实验设计,观察能力,更严谨更科学,如何严谨,如何科学?步骤和条件控制!
变量控制是广义的方面,还有是如何地观察。刘春平老师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才会知道记录什么,并且观察什么,否则无目的,无计划,无重点。反之才可以。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土电话是为了证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如何排除空气的干扰因素?应该人是由一同学发出较轻声音,另一同学退到听不到的位置时,一只耳朵用纸杯子盖严实,或者是用耳塞塞紧,用一只耳朵对着土电话听,再去判断后面的同学能不能听到。用实验的方法来排除干扰因素的实验设计才是严谨的。培养实验的习惯必须一开始就要很严谨。在看另一个实验,判断液体传声,敲音叉如何证明是哪部分发出来的,是水中的那部分还是露出在水外的那部分发声呢?石头在水中和水下才可以,并有学生把石头放于水底,那也是不可行的。必须仔细分析,所以一些题目中,如鱼缸中的分析学生就没有很清楚的分析出来。
在什么的实验条件下得到这样的实验结论,未讲清楚条件讲结论是不严谨的。 (3)加深学生的思维严谨程度。学生摇瓶子就是液体发出声音,瀑布,海浪,都是单纯液体发生声音吗?未撞击时有声音吗?瀑布从很高的地方落下的水,没有撞击石头有声音吗?是多种物体发出了声音的。如何除去这些因素的干扰是老师们实验设计和思维严谨的要求。如何让振动都没有波及边上的容器时听液体的声音。气球爆炸,也可能来自空气和球皮的振动过程,哪种声音更响亮呢? 吹瓶子,是什么产生了声音呢?不仅仅满足于书本的实验。质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来解释。若能够找到证据了,并能够反复出现,相信能够得出新的结论。科学本来就是向真理和事实逼近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应让他们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和固体能够发出声音。学生有没有自己思维的思考,独立思考有才有科学小组讨论,在这里还要体现在有没有发现问题。如观察到了都在振动,有了共同点,有没有不同的地方?有没有什么的不同呢?音调的高低和响度有没有不同,观察是不是全面?往往就是实验的细节点没有去关注。 (4)如何高效地利用我们的信息设备。预习落实,能不能让学生将预习的情况展示,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程序? 预习统计已经完成了以后,连接了外网能不能实现课外教学资源的利用? 预习过的学生如何展示自己的结论? 质疑能力,最后问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这个比较好?让学生带着问题理离开课堂。(让学生)拥有后续学习的愿望。主动学习的欲望。如:声音的本质是什么,传递过程有没有其他的想法? 怎么处理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之间的关系?停留在你动下我动下的合作还是思维上面的合作呢。是否要每一个人思考后再进行合作。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再进行合作。还要有规范,中等学生先说自己的方案,要想学,还要会学。注意7会:会阅读,会倾听,会观察,会思考,(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会实验,会应用,会交流。 陈锋院长(下城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5节课各有风格。我们先看看小学做过的实验,皮筋、空瓶吹,纸片放在自行车后面,看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铃声,敲鼓,水中敲击小石头这些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体验过的。效果、效率和效益是否要考虑,是否需要重复学生过去的知识,我们的教学起点在哪里? 区别小学和初中的实验目的,都明确了物体的振动,传播,传播速度和介质。当我在课后问了学生你从这节课知道了什么,你通过这节课学过了什么?答案是“介质”,抽气的实验没有做过,其他都做过了。 1、增加学生回忆,减少学生体验探究的时间。 2、增加学生对振动的理解。 结论是,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不高,而用新的视点:创新实验设计和探究“音响声音快慢的因素”,可能会带来教学的清新空气。将外延和内涵都有更好的项目。我在做高级教师的考试时都不写各种课时,都考察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体会。 老师们该怎么做呢? 基于当代国际教学新理念和新理伦的课例研究。简单归纳为两个词“深刻”“生动” 深刻体现在根据当前的成果来设计,20世纪的下半页,脑科学、心理学都应该成为我们课堂的依据。生动是针对学生的,让学生感到有趣,非常新鲜,愿意投入学习。 亚里斯多德认为教育产生的三个条件,经意的调节,闲暇,自由。
当今教育的新理念:“ 学为中心”,教师观:“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三不讲原则:已经会的不要讲,自己会学,不要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要讲。 学生观,从学科中心,走向学生中心,所有思想都是肉身的,它靠身体卫生,以身试教。 转变学习方式,关注有意义的学习与成长。 学习观,学习是外部加入的过程,还是内部生成的过程。不是在听的过程中发生的,而是在灵力中绽放火花。教育之余学生的意义,绝对不是那些片段的知识与技巧,而是能够为其所用的联系知识……有些好的学校做的体验式学习,国外课程中的猪笼草,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学习,都是体现了学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教学观,强调教学的选择性。 必须从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知识,教师需要注意学习原有的不完整理解、错误观念和对概念的天真解释对所学科目的影响。教师还需要依据这些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当代国际教育的新变革和锌理论STC课程。(号称国际上探究课程最好的课程) 标准:《美国的K-12科学教育框架》 《下一代科学标准》 科学是探究————科学是实践的科学(假探究的出现) 工程实践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探究。如我徒弟的一节课“如何用光具座来复习光学,如何拍出一张照片”,是真正的探究。 教学:任务中心的教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概念转变的教学,实验应该突出核心概念的,美国提出,如何围绕核心概念进行规划和处理。 提出问题,最后回去解决该问题,问题不仅是引入,更是最终解决了该问题,同时有产生了新的问题。有一种课型就是设定5个任务,解决任务,并完成最终任务。 1、中心问题,生活中存在的。如有一节课就是以穹顶之下所提及的废气净化装置合理吗为核心问题提出;还有一种就是错误的前概念。 优秀的教师要有心理学和教学学的理论来维持自身的。 课堂应是想未知方向挺近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 教学是合作性和生成性的课堂--美国。能解决全部问题就不是好课,将生成的问题当成是教学任务来完成。 舒尔曼论教师职业生涯和知识结构变化 1、原理知识 2、案例知识 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 3、策略知识 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 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课改转件和经验丰富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 经验丰富的老师共同探讨 目前培训:只听不做,或者是只做不听,希望大家,听了也做。 一、什么是课例 教案--课堂实录--课例研究--课例 对某一问题的深入分析。 涵盖,案例(法学和医学)##教学案例##课堂教学案例(#表示涵盖) 发表文章《有理的科学知识被无理地验证》,如何解决现象不按照预设,来结果“不配合” 大致内容:实验不是理论, 过程正确和结论正确同样重要…… 教师处理方法归为意外结果,归为摩擦力所致的误差,实验就迁就理论,没有科学性错误,而使科学精神的意识甚至歪曲。 科学理论并不是终级真理,科学 实验并不是科学理论的试金石, ——以上为课例研究 科学知识知识相对真理,极大依赖于实验,例行争论,也存在怀疑? 二、课例四要素 反思与诠释,主题与背景 “小而深”问题与讨论:问及议。 三、课例类型 Ppt展示, 研究环节划分:…… 根据内容划分:…… 给几个老师的课例题目 1、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未来”课堂:教学观,学习观,主导--指导--引导型课堂。如何做学生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2、学生到底喜欢什么类型的课堂。尊重学生,应该怎么设计?尤其针对某一个实验? 3、翻转课堂理念如何与科学教学紧密结合? 4、我们课本中的老实验如何创新 5、科学探究要“打假”。注重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威特根斯坦(希特勒同学)研究各种科学和哲学。这句话送给大家: “我贴着地面爬行,不在云端跳舞!” 郜晏中校长 基本的方法问题,推理法?为什么方法没有具体的论述。 小学的知识的内容,该如何设置。大家对高中的科学,高中的指挥棒已经有所了解了,接下去要多研究小学科学的体系。处理教材的问题,砍除一些实验,将某些环节做到精致。 课堂的环节设计要精细到极致。科学的严谨性要好好体现。知识性、严谨性、逻辑性,要精细到极致。 以后的好课对抗赛更多注重,增加部分知识的难度。可以让老师们打开思路的,甚至可以是课外的。 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从容不迫,能教方法。 郑琛能稳住场面 刘春平的结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非常好; 薛丹羚的技术应用非常满意,好课对抗赛就是不要做追求平稳的课,一定要有创新。 程瑜板书设计非常新颖。 刘亚江自己进步很大,精细,严谨。 回去将自己的打开,打碎,重组,形成自身的学到的内容并能写下来。取决于离开后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