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 |
12月30日上午第三节10:10—10:50 |
执教老师 |
杭州育才小学 罗枣 |
授课内容 |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两小儿辩日》 |
教学目标 |
1、流利、通顺地朗读古文,并达到熟读成诵。
2、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大意;
3、学习两小儿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探求真理、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
教学重点 |
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
教学难点 |
根据课后注释、查资料、查字典等方式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解释文中科学原理的微课程(1分半钟),学生学习单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引入课文
1、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与孔子有关的一篇课文,这个故事叫做“两小儿辩日”。(屏幕出示课题)
2、读题。强调“辩”的字形和字义。 |
1、齐读课题
2、理解题目的意思。 |
“辩”字的提出,既指导学生重视了其写法,又切了课题的题眼 |
二、书读百遍
屏幕出示全文。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读。
1、自读。
2、师范读。
3、练读。
4、指名读。谁能够读给大家听?(出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5、复读。谁再来读出古文的节奏感?
6、齐读。出示“竹简”,无标点从左到右的古文格式。 |
1、自读。相互读一读,看看读音上各自有何不同。
2、师范读。认真听老师读,注意老师停顿的地方。
3、练读。自己练习读一读,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指名读。
5、复读。指名学生读出古文的节奏感。
6、齐读。 |
反复熟读,为理解文章大意奠定基础。用不同的方式读通、读顺、读出滋味是学习文言文的起点。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 |
三、其义自现
1、书读完了,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适时问:你怎样读懂的?
随机点拨以下词语:
1)理解“去”,距离。特别注意与我们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词语。
2)理解“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3)理解“探汤”,拓展“汤”。
2、还有哪些不懂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1)理解“游”。怎么弄明白的?联系孔子生平,查资料。
2)直接出示“故”、“知”“为”的解释。查字典理解。 |
1、学生反馈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指名反馈自己在理解这篇文言文上还有哪些困惑。 |
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落实重点字词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插图、查资料联系人物生平,迁移学习等等这些方法。 |
四、读书贵有疑
同学们,看看题目,我们还能抓住什么来学习呀?
一)辨斗何物:
1、说到这儿,我们也该知道两小儿在辩论什么了吧?
2、从文中哪儿知道的?他们各自什么观点?
3、两小儿的观点刚好怎么样?(相反)
二)辩斗何理:
1、他们又各自摆出了什么理由呢?谁找到了?
2、师相机出示车盖和盘盂的图片帮助理解。
3、教师总结,板书。
(板书:大则近,小则远凉则远,热则近)
4、再现辨斗场景,学习两小儿的精神
5、师生对演。
5、喜欢这两小儿吗?为什么?
6、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辨斗何果:
1、停,这时孔子来了,这个问题孔子说得上来吗?我们来读读课文最后两段?
2、孔子不能判决,这两小儿笑话什么呢? |
预设:抓住辨斗的内容,辨斗的理由和最后的结果来学习。(紧紧抓住“辨斗”二字)
1、完成选择题。答案是:辨斗太阳的远近。
2、指名学生读相应句子。他们的观点是一儿认为早晨太近近,中午太阳远。一儿持相反的观点。
3、指名学生读出这种反差。
1、指名学生读相应的语句。
2、理解这两小儿的理由。
生用手比划一下车盖和盘盂。总结两小儿观察的角度不同。
4、跟同桌分角色来大声读读这两小儿的辨斗。
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轻易放弃,认真思考,肯动脑筋,天真烂漫……
1、学生读最后两段。
2、生答: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
读书贵在质疑,三个问题的解决始终不脱离“读”,读而后理解,在告诉学生读的诀窍的同时,或联系生活实际,或引入课外知识,或创设情境分角色读,这也能体现文言文精读的要到达的境界。 |
|
五、感知“学无止境”和孔子的实事求是
1、练笔:如果你就是孔老夫子,你如何答》
2、孔老夫子,听了两小儿的笑曰,你会如何说?
3、这个问题你能决吗?老师播放课前制作的微视频解说科学原理。
4、小结:由于时代和科技的限制,导致了“孔子不能决”的遗憾呢。然而今天,掌握了先进科技的现代人,对一切都“能决”了吗?可见“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啊!! |
1、生动笔在学习单上写一写。
2、学生交流。
3、指名回答。
|
鼓励学生模仿古人说话方式或者孔子名言来练笔,从而对故事内涵进行总结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