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杭州育才中学语文教研组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笑靥(yè ) 濒临( pín ) 阔绰(chuò) 恪尽职守( kè )
B、炽热(chì) 粗犷(guǎng) 市侩(kuài) 获益匪浅(fēi )
C、馈赠(kuì) 伧俗(cāng ) 绮丽( qǐ ) 断壁残垣(yuán)
D、重荷(hè ) 朔方(shuò ) 庇护( bì ) 相形见绌(zhuō)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震撼 融洽 按步就班 蹑手蹑脚
B、急躁 狼籍 风靡一时 言简意赅
C、鞭笞 取缔 心无旁骛 锋芒必露
D、恻隐 深邃 墨守成规 颔首低眉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发生了人类因感染禽流感死亡的病例,生物学家就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提出了几点 。
②不断开发的旅游景点,是 江、浙、沪三地居民外出旅游的原因。
③那些把中国队在在本届冬奥会上短道速滑比赛的失利完全归结于裁判的观点是有失 的。
A、建议 吸纳 公正 B、意见 吸引 公允
C、建议 吸引 公允 D、意见 吸纳 公正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散文向来以富丽堂皇著称,如《荷塘月色》《绿》《威尼斯》等。
B、在第六届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中,常昊经常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招,使对手应接不暇。
C、在延安路上,购物的人流济济一堂,十分热闹。
D、雨后初晴的西湖,晶莹透彻,油光可鉴。
5、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谁能称得上是杭州生活品质的代表?是以创造了网络奇迹的马云为代表的商人,或是以长篇小说《茶人三步曲》而获茅盾文学奖的王旭烽为代表的文化人?还是以荣获全国十佳设计师称号的吴海燕为代表的创意工作者?
B、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C、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良药。
D、武警中队最近进行了一次实战演习:3名歹徒持刀抢劫,并与闻讯赶来的武警战士展开殊死搏斗,智勇双全的武警战士最终将歹徒生擒。
6、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城市要建成与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大市,就要拥有 ,有较强的文化综合实力。
A、先进的文化设施、先进的文化产业、一流的文化精品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
B、一流的文化精品、先进的文化设施、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和发达的文化产业。
C、发达的文化产业、一流的文化精品、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和先进的文化设施。
D、发达的文化产业、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一流的文化精品和先进的文化设施。
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
(1)出淤泥而不染, 。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4)念天地之悠悠, 。
8、给下列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总是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① 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② 他们也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③ 能做到这一点,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9、下面一段话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①日前休博园百城馆的杭州馆设计方案刚刚出炉,昨天,杭州馆内已经开始传出巨大的敲打声和工人们进进出出忙碌的身影。②从昨天下午开始,杭州馆进入为期52天的装修和施工阶段。③据介绍,杭州馆的建造工期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到3月28日,基础装修结束,高新设备和展陈进行安装调试;到4月15日,工程主体完成,设备进入试运行和优化调整;到4月18日,馆内所有设备正式启动运营。
① ②
③
10、仿写句子,使之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
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浪前却步; , ; , 。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撑;人生,要有激情长相伴。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复活的南天竹
那次,供职于市机械研究所的工程师沈振甫,在城郊云巢山上发现一株被斩去主干的南天竹。他痴痴望了半天。主干没有了,但突出的根部边侧又萌出一枝细细的绿茎。从疙里疙瘩、伤痕累累的树桩可以判断,它的主干和主枝曾一次次地被斩劈。他把它掘了回来。
南天竹栽种在盆里,放在阳台的栏杆花架上。
没多久,这南天竹就打起了精神,挺伸枝干,舒展开蜷缩的羽状叶片;微紫带绿的枝条在风中有节奏地摇摆着,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沈振甫一向冷峻的脸上就有了暖暖的乐意。
几乎成了习惯了,上班之前,下班之后,他要为南天竹松松土、浇浇水,然后凝视片刻。看他的神情,那嶙峋突出、突兀、残损的植株、仿佛幻化成了无言的画、无字的诗。他对它真是宠爱有加。
那年夏季,沈振甫去南方出了趟差。返家后,他的心一愣:只十来天功夫,这盆南天竹的叶子全枯了,新长成的枝干变成褐黑色的朽木,全没有了生气。以后的几天,尽管他倍加呵护,但它病恹恹地再没有苏醒过来。不久,为数不多的叶子全部脱落,树桩盆景成了光秃秃的木疙瘩。
沈振甫在心疼之余,仍怀着希冀,将它搬进搬出,松土浇水,指望它什么时候会突然萌出绿意来。
这天,他下班回家,在底楼的垃圾箱里,一眼就发现了这株枯柴般的南天竹。他拎起它,噔噔噔走进家门,气呼呼地问妻子:“是你干的好事,你把它扔了?”
温顺贤淑的妻子从没见夫君发这么大的火,小心翼翼地问:“老沈,你怎么啦!你又不是不知道,它已经……”
“你是说,它已经死了?哼,它怎么会死呢?这么快……”沈振甫有失斯文地大声吼叫着。少顷,他用颤抖的手,重新把它种在盆里,又把盆移到阳台阴凉的角落。
他默默地坐在阳台上,许久,许久。
妻子默默地陪坐着,眼睛湿润地看着他。她和他是患难夫妻。她怎么会不理解他呢。沈振甫是老知青,受过的苦楚、凌辱和折磨委实不算少。这株备受刀砍兽侵的树桩疙瘩,不正是他坎坷人生的缩影吗?当年,他在农村病得死过去,已被医院拒收,是房东大娘——他以后的岳母,一口粥一勺药地喂他,他才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这株草木与他同病相怜呀!想到这一层,妻子竟呜咽起来。
沈振甫在家里的时候,变得更寡言了,那天,他为了使南天竹能承受到更多雾气和露水,硬是伸出大半截身子,把它移到花架的最外缘,差一点连人带盆摔下楼去。
如果说,单位里工作的劳累没有拖垮他,那么这盆小小的树桩却叫他魂牵梦绕、憔悴不堪,使得他妻子不忍相望,又苦于无力相助。
沈振甫的精神蔫了,他终于在秋季里的一天,晕倒在研究所的描图桌旁。他被送进医院急救。半个月后,他康复出院,但身子仍很虚弱。当他踏进家门,走近阳台时,眼睛顿时发亮,惊喜得喊出声来:“哟?”南天竹复活了,枝干发青了,有了披针型小叶,枝丫断痕处闪烁着新鲜的暗红色。
他手舞之,足蹈之,眼眸里有种年轻的光点在跃动。“一个人怎么能没有信念呢?做事怎么能丧失信心呢?”他翻来覆去地对妻子这么说。
妻子看到他如此高兴,却忍不住掉头悄悄抹擦泪痕。沈振甫哪里知道呀,这株树桩,是她托人到花卉市场访到的,又请老花匠精心制作成相似的株形,像刚刚复苏的模样。为了夫君的健康,她愿永远保守这个秘密。
自此,沈振甫像换了个人似的,生气勃勃的样子仿佛年轻了好多岁。与此同时,他主攻的科研项目,在连连受挫后,终于显露曙光,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只是一夜里,当沈振甫熟睡后,梦呓伴着鼾声而出:“生命只有一次,但复活的情形却是可以模拟的。”
妻子听到了,而且是听懂了夫君的心语。
11、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沈振甫在心疼之余,仍怀着希冀……
(2)这株草与他同病相怜呀!
12、文章开始写到沈振甫对南天竹“宠爱有加“,其原因是什么?(4分)
13、联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沈振甫的心情是随着南天竹的变化而变化的,请说说有哪一些的变化,怎样的变化?(4分)
14、文章第(12)小节中“那天,他为了使南天竹能承受更多的雾气和露水……差一点连人带盆摔下楼去”,关于这一段的描写,你认为可以删去吗?(4分)
(二)信息节食
①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真的感到了为信息所驱使、所淹没的苦恼。读也读不完的书,看也看不完的报,使我们整天手不释卷,疲于奔命,依然欠下一屁股书债。望着日渐膨胀的书柜,总有几分莫名的惭愧和惆怅。虽说有些书本来是为了收藏的,但藏而不读的书正如存而不用的钞票,到底是一种资源,还是一种浪费呢?
②应该说,信息发达是社会文明、人类进步的标志。作为思想的载体,信息是无形的财富,是战略的资源。但财富的巨大诱惑常常会让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过分膨胀的资源有时候会造成过重的负担,思想的屋宇如果被功名利禄的算计充斥,当然失却了思考的余地;思想的空间如果为种种杂多的信息霸占,使头脑和世事之间没有丝毫距离,结果大概也只能走到思想的反面。
③如今,即使是在信息不甚发达的中国,每天也有两千多份报纸、上百种图书在印刷机上滚动,单长篇小说,据说就已达到日产两部的速度。不要说读,哪怕翻一遍,恐怕也要有极快速度才行。大大小小的电视台,更以斑驳耀眼的色彩、五花八门的板块,时时考验着我们抵御诱惑的能力。更不要说小小寰球正日益成为地球村,密密麻麻的因特网,打鱼似地将我们一网打尽,使人们只能在它既广大又狭小的空间里挣扎。
④信息时代造就了大量的“前卫”人才,同时也产生了批量的信息痴迷者。在电视机前打瞌睡、在报纸缝里觅趣闻,是这一代“文化人”常见的姿态。他们看起来到也刻苦,但有点儿像伊索笔下那只犹豫不决的驴子,从一堆草料跑向另一堆草料,不知究竟先吃哪堆草料更好。不同的是,那可怜的驴子最终死在选择不确定上,而我们多半要死在无力消化上。或者说,我们的肉体虽然没有被信息撑死,但精神早已丧失,与死去又有多大差别呢?
⑤英国路透社下属一家公司,对1300名欧洲各国的企业经理进行调查,有40%以上的被调查者承认,由于每天要处理的信息超过他们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使他们的决策效率受到影响,调查人员认为,目前收集不少信息所耗费的成本已超过了信息本身的价值。据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测算,许多企业花费昂贵代价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只有7%真正派上了用场。仅在英国,由于信息过剩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每年就要浪费3000万个工作日,折算下来,相当于3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使得信息采集与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据统计,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的信息生活总和。汹涌而来的信息让人无所适从,信息过剩现象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在提供机会的同时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今年年初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法国信息专家罗斯奈呼吁,要像节制午餐一样进行“信息节食”,使自己真正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它的俘虏。
⑦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想套用一句话:未经思考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美国人从今年4月22日开始发起“一周不看电视”运动,迅速得到31个州长和美国医生学会、小学校长协会、教师协会、精神病医师协会等团体的广泛声援。我以为,不仅电视可以适当拒绝,过多的低质量的报刊可以拒绝,甚至大量泛滥的普通书籍也完全可以拒绝。有些不良信息,如低俗甚至黄色的书刊、音像制品等还应坚决制止其生产和传播。吾生也有涯,学无涯。怎能让思想和生命在低俗的阅读中消解和浪费?没有思想,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说,给思想留下空间,就是给创造留下空间,就是给我们的未来留下希望。
15、“信息节食”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3分)
16、读第⑥段回答:
(1)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信息节食”。(3分)
(2)“信息节食”的目的是什么?(2分)
17、读第⑦段,概括回答如何“信息节食”。(3分)
18、即使是有价值的书籍,也不可能完全阅读,读了这篇文章,对你平时的阅读有何启发?(3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9.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诗,诗中 一句委婉的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牵挂与担心。(2分)
20.试简要分析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3分)
(二)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反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 ,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人为硕儒。公孙弘四十馀,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瞑目而无见者也。
注:①选自《颜氏家训》 ②坎壈:困顿不得志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生小幼,精神专利(专一) B、思虑散逸,固须早教(本来)
C、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闻名) D、始来游学,犹人为硕儒(儒学大师)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然人有坎壈 然足下卜之鬼乎
B、失于盛年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C、犹人为硕儒 不足为外人道也
D、曾子七十乃学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以此遂登丞相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③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④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2)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瞑目而无见者也。
25、本段选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3分)
四:作文(40分)
26、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六年前的八月,当我看到电视上报道宁波鄞州区龙岩下村有一位叫丹丹的姑娘考上了大学,但却因7000元钱的学费不够而无法就读。我偷偷向朋友借了2000元钱,加上自己的300元踏上去杖锡乡的唯一一趟班车……(口述人:倪友国)
“六年后,我毕业了,在宁波找到了一份工作。我偶然获悉倪友国叔叔生病的消息。我把自己存了两年的2000元钱拿出来,转了三趟车去医院看望这位好心的叔叔。虽然这只是杯水车薪,但多少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口述人:丹丹)
他,危难之时慷慨相助。
她,关键时刻不忘回报。
人世间,有多少这样风雨中相扶相助的故事,他们或许就发生在你身边。
你又是怎样看待回报这件事的,你认为如何回报。
请以“回报”为话题,利用材料自定文体,自定主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C (A濒bīn B匪fěi D绌chù) 2、D(A步—部 B籍—藉 C必—毕)
3、C 4、A(A“富丽堂皇”除了形容建筑物雄伟壮丽之外,还可以形容文章涵盖广大,辞藻华美,所以A是正确的;B“应接不暇”指事物繁多,来不及观赏或人多事繁,来不及接待应付;C“济济一堂”是形容很多人才聚集在一起;D“油光可鉴”是形容滑润光亮,用于水肯定不合适)
5、B(A后面的回答是选择问,所以“文化人”后应用逗号;C“即”就表示解释,所以前面的破折号用错;D、“歹徒”和“殊死搏斗”应分别加引号) 6、A(有了“文化设施”;才能产生“文化产业”,进而创造出“文化精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是按逻辑事理排列)
7、(1)濯清涟而不妖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长风破浪会有时 (4)独怆然而涕下
8、(1)即使 (2)但 (3)如果
9、(1)在“和”后加“出现”或“和工人们进进出出忙碌的身影”删去。
(2)“装修”和“施工”顺序调换
(3)在“优化调整”后加“阶段”
10、例:有高山的呼唤,就不能让攀登的执着在荆棘前冷却;
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苦闷中消沉。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11、(1)希望南天竹仍像以前一样萌出绿意,重新复活。(2分)
(2)沈振甫的人生是坎坷的,曾受到过苦楚、凌辱和折磨,在面对着死神的时候曾奇迹般复活,这一切与这株南天竹的遭遇是很相似的。(2分)
12、(1)南天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尽管没有主干,却依然萌生绿意。(2分)
(2)南天竹正是沈振甫坎坷人生的缩影。(2分)
13、初见南天竹,他因其强劲的生命力而感动,一向冷峻的脸上露出了乐意;南天竹枯萎时,他仍对它充满希望,后变得寡言;南天竹无生还迹象时,他憔悴不堪,后晕倒在研究所;再见复活南天竹,他仿佛年轻许多,工作有了起色。(4分)
14、(1)可以删去,因为即使删除对文章主题的影响不大,尤其是对人物沈振甫的形象影响不大。
(2)不能删去,因为正是通过这一段细节化的描写,来表现南天竹对于沈振甫的意义,沈振甫视南天竹甚于自己的生命。(4分,从一个方面答即可)
15、①思想的空间如果为种种杂多的信息霸占,使头脑和世事之间没有丝毫距离,结果大概也只能走到思想的反面。②信息爆炸,人们无力消化那么多的信息。③信息的庞大使人们的决策效率下降;耗费的成本已超过信息的本身的价值,造成很大的浪费。(3分)
16、(1)信息节食是像节制午餐一样节制信息的数量,从而使自己真正能主宰信息。(3分)
(2)目的是使自己真正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它的俘虏。(2分)
17、、拒绝无意义的电视节目,低质量的书刊;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间。(3分)
18、从处理好精读与泛读关系的角度去谈。(3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19、送别、日暮征帆何处泊。(2分)
20、用情景交融手法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怅然凄苦的感情。(3分)
21、B(固:同“故”,所以) (2分)
22、AD(A、然:但是B、于:在,向C、为:成为,向D、乃:才) (4分)
23、C (①凭②因为③把④而) (2分)
24、 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记。
老年学的,像夜裏走路拿著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麽也看不见要好。(4分)
25、“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或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瞑目而无见者也。”
体会结合文中观点言之成理即可。(3分)
译文:人生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一,长成以后,思虑分散,这就该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但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老而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曾参十七岁才学,而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朱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都终於成为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学,也太愚蠢了。幼年学的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的,像夜裏走路拿著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麽也看不见要好。
四、作文(40分)
破题方法:这是一篇话题作文,他要求我们积极调动素材积累,并且在分析材料基础上确定立意,可以采取加修饰语的方法:《爱的回报》、《付出的回报》;可以加中心语来定题:《回报父母》、《回报温情》、《回报社会》;可以引用定题:《爱是心的回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可以逆向定题:《没有相扶不可取》、《爱没有单行线》。可叙事、可描写、可议论、抒情,文体的手法上留有一定宽度。因此,它是开放的。
评分标准:按中考评分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