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浙江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党总支
电话:0571-88298028
传真:0571-56796838
邮箱:yczxhz(AT)hzyczx.com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大运河商务区冠军路8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后研讨 >> 教后反思

语文-常山育才陈伟明-教学反思

时间:2016-04-23 16:34:18    浏览次数:8956       

知白守黑 为生命添一抹底色
——《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
常山育才中学 陈伟明

  “我们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尽最大能力把孩子灵魂中已有的东西引导出来……但我们却因此获得极大的满足”,这是我给自己的提醒,一直如此。这次带着感恩的心走进杭州育才总部,走进未来课堂,和初一(1)班的孩子们一起分享《未选择的路》的学习成果。课前,常常提醒自己,诗歌的解读属于孩子,教师应该守住“黑”(即语言文字)知晓“白”(即诗歌内容),并由此让诗歌走进生命,为生命添加亮丽的底色。一路下来,收获满满,感动满满。
  【片段一】
  师:“孩子天生是诗人”,因为你们有一颗和诗人一样敏感的心。这节课,请让我们都带着这颗心,一起走进《未选择的路》,走近弗罗斯特。
  师: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诗歌,请记住“诗歌是读给自己听的”。
  生大声朗读课文。
  声音渐低,两三个学生因感觉到自己落在后面了,也停了下来。
  师:诗歌是读给自己听的。不必在意他人是否读完,请还未读完的同学继续。
  那几位同学放开声音继续大声朗读。
  【教师反思】
  尊重学生,尊重每一个孩子,是教师课堂的第一要素。一个老师不仅要心中有本,更要目中有人。让孩子主动走进文字,是我在教学时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尽量入情入境地读,是他们对词语有感觉有体验的前提。所以,设计了“孩子天生是诗人”这样的导语,鼓励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朗读诗歌,体察语言。 在上课过程中,注意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是我给自己提的要求,等待最后的两三位同学读完,我想对于课堂是几十秒的事情,对于孩子却不是。
  【片段二】
  师:同学们,诗人在一次选择之后,却对“未选择的路”产生了遗憾与叹息,那么,是不是因为他当时选择过于轻率?
  生有点犹豫。
  师:请大家读一读第一二节。
  生:不是的。因为诗人在选择前“久久伫立”,他的选择时慎重的。
  师:慎重不仅仅体现在时间长吧。
  生:“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说明诗人对他要选择的路进行了仔细地审视。
  生:诗人还作了比较,因为“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师(追问):是的。诗人有憧憬有比较,而且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他的选择是慎重的,是负责任的。那么,有遗憾是不是诗人的选择标准出了问题?他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生:选择“更诱人,更美丽”(师追问:诱的是谁?)v 生(犹豫了一会儿):诗人自己。(师追问:为什么?)因为这里“很少旅人的足迹”。
  师(明确):由此可见,这条路是作者自己热爱的,是实现自我的一条路;相对比来说,另一条路走的人更多些,是大众认可的一条路。换句话说,作者在自我实现和大众认可中进行选择,同学们会赞同哪一种呢?
  学生表态,教师点拨。v 【教师反思】
  也许因为碎片化的浅阅读,也许因为功利化的浅教学,现在的孩子对现代诗歌不是特别喜欢,在常山育才七年级喜欢的孩子不超过十分之一,这次任教的班级喜欢的孩子也仅仅5人。所以,这节课,我的定位是通过语言的品读和体验到的介入这两个抓手,激发出学生读诗的感觉,引导学生向深度阅读进军。
  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采用了反刍式阅读,在无疑的文本中引出疑问,然后再度审读第一二节,尤其是在“更诱人”这个词的品读上下了功夫,使得“路”的象征意义逐渐明朗。在下一环节诗人写作背景介绍中自然理解了诗人追求梦想,放弃物质的选择。
  【片段三】
  师:众所周知,人生重大的选择往往难以重来。于是人们往往对“未选择的路”抱有遗憾、不甘和叹息。假如老师带来一种超能力,能让你的选择五年重来一次,这样的人生应该无憾了吧……v 请同学在平板电脑上用涂鸦的形式给你选择的职业连线,然后提交。
  55岁诗人 政治家 演员 歌手 教师 医生 足球教练 农场主 警察 赛车手 小说家 科学家……
  50岁 诗人 政治家 演员 歌手 教师 医生 足球教练 农场主 警察 赛车手 小说家 科学家……
  45岁诗人 政治家 演员 歌手 教师 医生 足球教练 农场主 警察 赛车手 小说家 科学家……
  40岁诗人 政治家 演员 歌手 教师 医生 足球教练 农场主 警察 赛车手 小说家 科学家……
  35岁诗人 政治家 演员 歌手 教师 医生 足球教练 农场主 警察 赛车手 小说家 科学家……
  30岁诗人 政治家 演员 歌手 教师 医生 足球教练 农场主 警察 赛车手 小说家 科学家……
  25岁诗人 政治家 演员 歌手 教师 医生 足球教练 农场主 警察 赛车手 小说家 科学家……
  20岁诗人 政治家 演员 歌手 教师 医生 足球教练 农场主 警察 赛车手 小说家 科学家……
  师:已有40位同学提交了,我们倒数十个数,请未提交同学加油。
  师:49了,我们一起看看选择情况。
  教师选择,请学生阐述。
  师:同学们,大家发现没有,无论哪一个答案,它留下的轨迹都是一样的。请观察……
  师:无论怎么选择,人生能经历的永远只有一条线,他的身后和身边永远留下大片的空白……请同学们闭目静悟30秒。
  师: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你刚才想的悟的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教师反思】
  教学这首诗歌,一是很容易在很浅定位的指导下,带领学生知晓选择的重要,知晓选择须慎重的道理,这样不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也不利于诗歌阅读兴趣的激发;一是很容易在很德育的定位下,引导学生写出很口号式的语句,正如赵群筠老师和陈立群校长说的那样——十几岁的人说出六十岁的话,这样的课堂好像很有教育意义,其实并不是对人的真正关注(其实在背景介绍时,我在弗罗斯特说“穷就穷吧”打住,不再介绍他成为诗人获得成功,就是担心学生受成功学的影响,以成败论选择)。
  课前,我要求自己基于学生去设计,并基于诗歌留白特点的考虑,把课堂定位在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道路无论怎样选择,它都是唯一的”“无论怎样选择,你的身边与身后都会留下大片的空白”,并要求自己点到即止,不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静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在课前,我曾用了几分钟与学生交流了诗歌语言陌生化组合的方法)。所以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游戏,后来想来,这个游戏的确有很多价值所在,与课堂的内容也比较契合,但是对于诗歌语言教学而言,对于课堂氛围营造来说,确实是不合适的。也许是因为太过珍爱这一创意了,竟不忍删去,还是教师主导的思想作了祟,当戒之。方顺荣老师和陈立群校长说的是有道理的。
  课,成功与否,不再重要。选择是必然的,选择了也必然要走,珍视每一次选择,珍视每一次体验,自己选择的和自己经过的,便是财富。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