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绘本教学的一些思考
杭州育才小学 朱雯毓
怎样才算是一节“好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上好每一节“好课”?我就是带着这样三个问题,走进了2017年集团小学片区,好课邀请赛的决赛现场。
三位上课教师,带给我们了两堂绘本教学课,以及一堂PEP教材的常规课。近几年来一直在倡导绘本阅读和绘本教学,那么怎么将复杂纷呈的绘本语用材料真正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在几位专家精辟的点评后,我有了一些想法。
一、走进绘本教学,走出绘本拓展
下城区英语教研员诸国英老师在评课时说,绘本材料是有区别的,有的是自下而上式的,适合由单词入手,再词组句式,最后是篇章。而有的则是自上而下式的,适合先通篇阅读,再逐个击破。而如何把握这些绘本的教授方式,则是需要我们老师做大量的前期工作。诚然,绘本就像一本电影,它所包含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老师理解的再多也可能只是片面,更重要的是将绘本“还给”学生,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再给出自己的理解。这也就是所说的“高阶思维”。
例如,在闻老师的那节绘本课中,最后呈现的是让学生根据已知的绘本内容,将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粘贴成一本小书。那么,根据我们的高阶思维导向理论,何不在这本小人书后面再设有几张空白的页符,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历,或者想象,进行一个绘本的续编。这样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绘本拓展,可能会让学生更喜欢,也更有成效。
二、注重教育智慧,展开有效提问
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有言:“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 所以教师的提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在《新纲要》中也提出:进行适当的设疑发问有明显的作用,它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迅速指向老师的预期目标,并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因此合理的设疑是有效进行绘本阅读活动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仔细斟酌,提出有效的问题,可以是发散式的也可以是有指向性的问题,但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思考,为进行有效的阅读服务。
在吴老师的课中,语言篇章非常长,这就更显出设问的重要性了。吴老师一考试带领了学生对绘本的封面进行了解读,是其对于整个绘本的故事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却又不乏疑问。这样懵懂的“信息差”是催使学生阅读的原动力。
绘本《The Doorbell Rang》呈现在画面上的是母亲平淡无奇地端着曲奇在厨房环顾,而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是门铃一直响,一直有小朋友进门平分曲奇饼干的故事情节。也正是那个“讨厌”的门铃一直在响,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和日渐减少的曲奇饼干引得孩子们笑声不断又陷入思考。这本绘本一开始出示图书,让同学观察封面,猜测妈妈在干什么;什么事将会发生。孩子们也能在观察中发现细节“曲奇饼干的数目越来越少怎么办?”而正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才更会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让他们有了讨论、交流的聚焦点,真正体现了师生、生生互动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以丰富的想象力猜测,而故事则以丰富精彩的画面讲述了一个有关分享的故事。
三、尊重脑靶向,培养阅读兴趣
根据我们一直在提的脑靶向教学,大脑喜欢变换的学习方式。一直单一的呈现会让大脑丧失兴趣。在闻老师的《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中,老师讲动物的呈现使用的“看部位,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的方式,将需要呈现的动物单词轻轻的盖上一层头纱,这种欲抱琵琶半遮面的课堂设计让学生们兴趣盎然。现在回过来思考,这不正是契合了我们所说的脑靶向教学们。学生们都喜欢有挑战的东西,把简单的“读一读”转化为了“猜一猜”,课堂的增量就会加倍。
其实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我们的常态课中也不乏出现,但是缺乏我们老师的关注和思考背后所蕴含的思维导向。这就让我产生了仔细去细抠每一节好课,观察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背后的科学意义的想法。
路漫漫,有无数前人踮起的脚尖,可能离星空更进了一步吧。
2018年1月4日